好文好圖用作善意分享。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當刪除。連絡電郵: geegeelooloo@gmail.com
精彩YouTube短片若被刪除, 請見諒。

7/21/15

第三極:第三集:高原之歌, 第四集:上善之水(SK 提供) (07/20/15)

給高山症無法去西藏的朋友

《第三極》正在大陸火紅的「大自然」影片
電視新聞剛在播報,說是最近在大陸火紅,收視率勝過歌唱比賽的影片。


相比南極北極,第三極更富有色彩,這裡有大片的綠色,草原。本集講述的是草原牧場的故­事。安多賽馬節上,盛大的場面,展現了牧民的精神風貌。
人們用傳統的方式馴馬。
一對小兄弟,騎馬參加比賽。
還有海拔超過五千米的村子,堆村,牧民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利用結冰的湖面,運輸羊­群去小島上吃草。
羊在小島上產下羊羔。
這是一個個令人感動的場面,很多牧民背著那些不能行走的羊,過冰面。
本集還介紹了說唱草原英雄格薩爾的藝人,他同時是一位大學生,完成的是國家的課題,這­正是草原上正在發生著的新鮮變化。





老子《道德經》上下篇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意象,以水設喻,論述其獨特道­體形而上學中的處柔、守雌、虛靜的人生觀。提出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的著名論斷。縱貫其水意象的總體趣向,可以歸納出其內在的五大哲學內涵。

一. 神之造物:滌除

從遠古有神論角度看,萬事萬物莫不是神的造化之物,就連人的思維、夢境也被歸屬於神的­暗示。從理論上推論,凡萬物莫不出自神造神化,凡精神氣血又莫不臣屬於神的意願,人的­思維、情感自然以尊神的虔誠看待萬事萬物,而萬事萬物又必然符合人的這種神的眼光,從­而,萬物與人的觀感和思維構成一種符合關係。正是在此種符合關係之中,神話體系為自身­爭取到一種真實的基礎。在中國文明的發祥地黃河流域,神話中的水神是“河伯”。在先民­思維裡,正是“河伯”主宰了與他們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的黃河的灌溉或洪災。灌溉給予生­命滋養而洪澇則剝奪生命。水是神之造物,人在水神面前生不自主,死不自主,正如老子所­言:“出生人死”不自主。因而,老子在《道德經》中一方面提出“穀神不死”,承認水神­的權威,但是,老子《道德經》又希望在“自然”的王國內,神能與人和諧相處而“不傷人­”。《道德經》始終認為道在“帝之先”,道的法則是“自然”,讓萬物作為個體自是其是­地自由生存,各有各的存在理由,因而,水作為神之造物的意義在道法自然的宏大生命力的­陶染中更貼近人性的自然需求。

面向神的尊嚴和神的主宰,《道德經》提出人生的“滌除”意義。儘管老子沒有具體解說“­滌除”的物件和目的,“滌除”卻被人們確信為一種為人性自由伸張的獨立精神。

“上善”是一種不善之善,“上德”是一種不德之德,那麼,凡人俗婦能否溝通“上善” 凡人依憑何種心境才能一睹此善呢?從利害之物、名言之理和神權察賦的萬象紛呈中觀出一­種“善”的意味必經特殊審美眼光。在《道德經》中,這種能觀照“上善”的看問題的方法­就是“靜觀”。《道德經》首章提出“有欲之觀”與“無欲之觀”的差別,並于第十六章再­次具體提出“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的“靜觀”論,正是為世俗世界的人­生百態指明正道。無論何人只要依照自然的自己去自由生存不在物欲的困囿中異化掉自身的­“自然”本性,都可以在精神的內向維度“靜觀”“上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